news-graphics-2008-_659811a.jpg


親愛的饅頭:


近日的你,語言發展超前,問句答句完成式,只要是我們說過的句子,你總能如海綿吸水般快速的重現(雖然有些字詞較艱澀,但你卻不自覺的在口中重覆練習,直到句子完整為止,好令人敬佩的精神啊!),然後神奇的自己轉換應用到類似的情境,常常,我跟你爸不自覺讚嘆說:你這小子也太強了吧!然而,今天我想整理的心情,是關於你說:『不要!』『不喜歡』,我自己的省思。

 

『不要!』是許多爸爸媽媽很害怕經歷的幼兒階段,常常發生在孩子兩歲的時期!許多專家說,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進入了自我中心階段,常常為反對而反對,為捍衛自己的主權而抗拒,親子衝突的戲碼由此展開序幕~

 

而饅頭,你好早好早就學會說『不要!』,這兩個字,可能是你會說的前十個字詞,而那大約是你一歲四五個月的時候,那時的你,很多很多音都發不出來,好強的你,只要不確定自己能正確發音,便以沉默來回應;然而,你的『不要!』說的既清楚又響亮,而我不得不承認,當你第一次清楚『不要』的意義並正確的在對的情境下表達你拒絕的心情時,我的心情超糾結的,「不會吧!我們要進入『不要!』地獄了嗎?!」「是誰這麼早教你這個詞,接下來就會變得很難帶耶!」「我要如何回應你的不要?是鼓勵你完整表達你的自由意志?還是保留一些權威,讓我的育兒之路可以有效率一些?」

 

饅頭,現在的你未必知道,你的一句話讓我思索了很久,掙扎了很久!畢竟,我是從權威教育家庭長大的乖小孩,「囝仔人有耳無嘴」是小時候最常聽到的理由,而我因此順從了好久好久!而我的順從為我贏得了許多長輩老師的喜歡,但學了心理的我,卻也知道,壓抑對一個人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,身為一個母親,我究竟,要如何看待你的『不要!』

 

饅頭啊,細想了一輪,我弄懂,對『不要!』的戰戰競競,除了社會上刻板印象的渲染,更底層的,是我怕自己表現都不夠有耐心,不夠有辦法承接你的抗拒甚至拒絕!而當我找到問題的核心之後,我告訴自己試著放開傳統的擔心,就讓你的不要可以被允許存在,我回應你:「你表達的很清楚了,那就不要吧」,「你要不要再想清楚,真的不要嗎?」

 

而說這些話的同時,我在心底安撫自己的語言是:「不要急,先讓他也確定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不要」,「現階段清楚表達是我希望培養的能力,能夠好好的說不,就該鼓勵了」,「在我跟你各自堅持的選項之外,還有沒有第三種可能性?」....

 

 

饅頭啊,神奇的是,當我放下擔心,允許你說不要後,你除了太想睡覺會”歡”之外,你很少非『不要!』不可!許多時候,在我們說明多一些,或等待多一會,或換個方式讓你明白,你就會改變心意的接受,而若有我非堅持不可的事情,我發覺,在事情發生前事先跟你說明,事情發生的當下提醒你,你幾乎好自然的就接受了!

 

這個經驗,讓我決定,很早的教你說:『不喜歡!』

不同於西方的研究結果,你從小就不愛吸塵器的聲音(美國有一派育兒以吸塵器的聲音讓嬰兒好睡的作法),隨著年紀越大,你對馬達快速運轉所製造的聲音有點不知所措;之前只要吸塵時,你總是驚慌的說著不要不要,而我們總利用你午睡或外出時使用,而當你學會說不喜歡後,你開始類推到其他電子產品:吹風機—不喜歡,攪拌機—不喜歡,果汁機—不喜歡,當你說不喜歡時,我的態度變成:
『不喜歡可以去其他地方不要看』,『不喜歡但我還是需要使用,要忍耐一下下喔』,『不喜歡沒關係,但你要不要靠近一點看看這個機器.... 』有趣的是,當你的『不喜歡』被允許、被接納之後,你似乎就沒那麼抗拒了;每當你說不喜歡的時候,你總是離我一步之遙,看著我完成手上的動作,有時蹭在我的腳邊,好奇的看著我使用機器,有時會忍不住跑開,但幾秒後又回到一步之遙的位置...

 

饅頭啊,你快要兩歲了,我不知道你的不要地獄是否才要開始,但現階段的我,好開心你能夠清楚而正確地使用不要、不喜歡,對我而言,因為你的夠清楚拒絕/抗拒,我於是有了很好的指標,哪些衝突可以避免,哪些事情我需要事先告知,清楚說明,哪些時候我必須承認自己沒先想清楚或其實我沒那麼在意,於是我會讓步妥協甚至道歉;而最令我開心的,是我可以減少強壓你的意志,讓我跟你之間,在你這麼小,需求還不複雜的階段,一次又一次的培養我們之間的默契,更熟悉彼此所傳遞的訊息,更清楚彼此的底線。

 

親愛的饅頭,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的你我還要共同面對多少挑戰與衝突,又或者你的『不要地獄』是否即將到來;而我能做的,就是一次次的盡力準備,讓我倆的自我意志,可以找到一個彼此都舒服的空間各自伸展~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hsiao28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